流浪動物會被安樂死嗎?政府回應關鍵問題

「流浪動物會被安樂死嗎?根據政府的最新回應,這個問題的答案顯而易見。動保法明確規定,收容所內的動物在評估後可進行安樂死,且行政機關應依職權執行。」

這篇文章的實用建議如下(更多細節請繼續往下閱讀)

  1. 支持動保救援團體:加入或資助當地動保團體,協助救援流浪動物、提供照護和尋覓新家。
  2. 協助絕育或節育:鼓勵自家寵物絕育或節育,並透過社區計畫協助流浪動物絕育,減少流浪動物數量。
  3. 負責任地飼養寵物:避免棄養寵物,妥善飼養,並提供適當的住所、食物和醫療照護,讓寵物享有健康且快樂的生活。

可以參考 水豚親人嗎?揭秘溫柔巨獸的友善性格

流浪動物安樂死:評估與法律依據

流浪動物安樂死一事備受社會關注,相關評估與法律依據明確規範於《動物保護法》中,針對無法立即尋獲飼主或無人認養之流浪動物,由公立動物收容所或委託民間動保團體代為收容,經評估有下列情形之一者,得施予安樂死

  • 攻擊性或其他危害公共安全之虞
  • 患有無法治癒之疾病,或經評估認為其痛苦難以解除
  • 收容空間不足,且短期內難以尋獲適當飼主或安置處所

安樂死之執行應由具合格資格之獸醫師進行,並須符合無痛且人道之方式,行政機關應依法執行,以保障動物福利。

安樂死執行依據:行政機關職權

依據《動物保護法》第十二條規定,公立動物收容所收容犬貓經獸醫師評估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,得予安樂死:

  1. 患有無法治癒之疾病或受有嚴重外傷,經治療無法回復健康時。
  2. 具有惡性傳染病或寄生蟲,已對其他動物或人畜構成立即危險時。
  3. 行為兇猛有攻擊人之虞,已對人畜構成明顯且立即危險時。
  4. 流浪犬貓經公告招領無人認領超過十二日,或飼主不明之犬貓經公告招領超過七日無人認領,且收容所已無適當空間飼養或無法提供必要之照顧時。

行政機關應依職權執行上述安樂死程序。收容所應於執行安樂死前,由獸醫師再次確認符合法定要件,並依規定填寫「動物安樂死執行紀錄表」,詳載安樂死原因、執行方式、執行人員及死亡時間等資料,以確保安樂死之執行符合法令規定,保障動物福利。

流浪動物會被安樂死嗎?政府回應關鍵問題

流浪動物會被安樂死嗎?. Photos provided by unsplash

安樂死規範:民眾關切與政府回應

民眾對於流浪動物安樂死的疑慮常與政府政策產生分歧。一方面,民眾關注動物福利,認為安樂死手段過於殘忍希望政府採取「零安樂死」措施。另一方面,政府考量公共衛生、環境和動物本身需求,必須依法執行安樂死,以避免流浪動物過度繁殖、危害人體健康及公共安全。

為兼顧民眾關切與動物福利,政府持續完善安樂死規範。動保法明文規定,可安樂死的動物應符合特定條件,包括:患有無法治癒之傳染病、具有攻擊性或對人、動物安全造成立即危險、經評估已無法回復健康或社會化等。此外,政府也強調安樂死程序的透明化,並要求收容所公開相關資訊,以接受民眾監督。

行政機關在執行安樂死時,應嚴格遵守動保法規範。除了符合安樂死條件外,還需經過獸醫師評估,並取得主管機關許可。收容所也應提供動物一個安詳的離世環境,確保執行過程符合人道原則。政府透過這些措施,一方面保障流浪動物的福利,另一方面也兼顧民眾的疑慮,尋求一個符合社會共識的平衡點。

安樂死規範:民眾關切與政府回應
民眾關切 政府回應
動物福利,安樂死過於殘忍,希望採取「零安樂死」 考量公共衛生、環境和動物需求,依法執行安樂死
安樂死規範不透明,民眾難以監督 動保法明文規定安樂死條件,政府強調程序透明化,收容所公開資訊
安樂死過程不人道 行政機關嚴格遵守動保法,獸醫師評估後取得許可,收容所提供安詳離世環境

流浪動物的安樂死:依法執行,保障動物福利

根據現行「動物保護法」,安樂死是流浪動物收容所管理的重要一環,也是控制流浪動物數量、維護公共衛生、保障動物福利的必要措施。安樂死的執行必須符合法律規定,並嚴格遵循以下原則:

  • 評估原則:動物進入收容所後,會先進行健康狀況、行為特質等評估,若經獸醫師評定為無法改善健康狀況、具有攻擊性或對公共安全構成威脅時,方可進行安樂死。
  • 收容期限原則:動物被收容後,應有適當的觀察期,了解其健康狀況、行為變化,並積極尋求認養機會。若超過收容期限(一般為12天)仍未被認養,且評估不適宜放養或移置,則可執行安樂死。
  • 人道原則:安樂死應以人道的方式執行,避免動物遭受不必要的痛苦。目前普遍採用靜脈注射麻醉藥劑,讓動物在無意識的狀態下安詳離世。
  • 行政機關職責原則:安樂死的執行具有一定爭議性,因此法律賦予行政機關(如動保處、動物收容所)執行安樂死的職責,並要求相關單位必須嚴格遵守法律規定,確保安樂死的適當性與人道性。
  • 政府重視流浪動物福利,安樂死的執行並非任意為之,而是基於動物健康、公共安全與資源有限的考量,在評估、收容期限與人道原則的規範下,審慎執行。透過適當的安樂死措施,既能保障動物的福利,也能有效控制流浪動物數量,維護公共衛生與環境衛生。

    流浪動物安樂死的評估程序

    流浪動物是否執行安樂死,須經由嚴謹的評估程序。當收容所接收流浪動物後,會先進行健康檢查和行為評估。若發現動物患有嚴重疾病、具有攻擊性或無法被領養,獸醫師將會與收容所人員共同評估,是否符合安樂死的條件。

    評估標準包含以下要件:

    健康狀況:動物是否患有無法治癒的嚴重疾病或傷勢,導致牠們無法過上正常的生活。
    行為問題:動物是否具有攻擊性或其他行為問題,無法被安全領養或安置。
    領養可能性:評估動物的年齡、品種、健康狀況和個性,判斷牠們是否有機會被領養。
    收容空間:收容所的空間有限,若長期收容無法領養的動物,將影響其他動物的照顧。

    經過評估後,若認定動物符合安樂死的條件,收容所會依據「動物保護法」的規定,委託合格的獸醫師執行安樂死。此程序旨在保障動物免於痛苦,並有效控管流浪動物數量,維護公共衛生與安全。

    可以參考 流浪動物會被安樂死嗎?

    流浪動物會被安樂死嗎?結論

    長期以來,流浪動物安樂死議題一直備受關注。根據動保法,收容所內的動物經過評估後,在某些情況下,行政機關有職權執行安樂死。然而,民眾對於安樂死的疑慮與反對聲浪也不絕於耳。政府部門積極回應民眾關切,提出規範和評估程序,旨在保障動物福利,同時兼顧流浪動物的生存權利與社會安全。

    評估流浪動物是否符合安樂死資格須經過嚴謹的程序,避免不當執行。透過政府的回應與規範,以及民眾的關心與監督,期望能共同營造一個更友善且尊重動物生命的社會環境。唯有政府、民眾、民間團體攜手合作,才能真正解決流浪動物問題,讓這些無家可歸的毛孩子們也能獲得應有的照護與尊重。

    更詳細認識???? 英國短毛貓

    英國短毛貓

    流浪動物會被安樂死嗎? 常見問題快速FAQ

    流浪動物被安樂死的原因是什麼?

    依據動保法,流浪動物收容所內經評估後無法被認養或回歸環境的動物,為維護其動物福利及避免流浪動物過度繁殖,可依法進行安樂死。

    安樂死執行由誰執行?

    安樂死應由行政機關依其職權執行,由具備獸醫專業執照且經中央主管機關認可之獸醫師執行。

    民眾如何參與監督安樂死執行?

    民眾可透過公民監督機制參與監督安樂死執行,例如透過申請旁觀、調閱相關文件等方式,確保安樂死執行符合法規及動物福利。

    By 貓科動物的智慧

    貓咪不僅僅是一種寵物,它們是我生活中的重要伙伴,也是我無窮無盡學習的對象。透過經營這個網站,我希望將熱情和知識與更多的人分享。

    發佈留言

   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